1、创建过程
1896年,5月4日,金达(C.W.Kinder)时任北洋铁路总局总工程师,他先后2次上书当时的北洋大臣,建议在山海关设立铁路学堂。
10月29日,清朝官员王文韶折片名为《奏为拟设立铁路学堂所需经费在火车脚价等项下酌加应用事》请示朝廷,他在折子中提出,铁路不断延伸,铁路人才急缺。计划将铁路学堂定址于山海关北洋官铁路局旁,招生80名,聘请洋文正副教习3人、汉文教习2人并分班教学,学制为3年,毕业后按照其学习情况予以分配。而折后的“该衙门知道”,是朝廷的批示,批准了王文韶的上奏请求。

1896年《奏为拟设立铁路学堂所需经费在火车脚价等项下酌加应用事》的奏折
11月20日,北洋铁路总局(即津榆铁路总局)在上海《新闻报》和《申报》上刊登《铁路学堂告白》,开始招生。
主要内容:
铁路学堂由北洋铁路总局领导;
专业设置:桥梁和铁路工程;
招生名额:40名;
学制:三年(另有三个月试读,不合格者取消资格)。
校址暂借北洋(天津)西学堂校舍,山海关铁路学堂筹备招生,1897年春开学。
1900年,第一届学生毕业,其中发给毕业证书、准予毕业者17人。这17人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批土木工程科正规的毕业生。

1900年张孝基毕业证 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第一届毕业生

1911年黄寿颐毕业证(宣统三年)邮传部唐山路况学堂

1916年茅以升毕业证 交通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2、办学历史
1896年: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
设置:造桥、造路专业

1905年:唐山铁路学堂
设置:铁路工程科
1906年:山海关内外路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
设置:铁路工程专门、铁路工程科

1913年:唐山工业专门学校
设置:土木工程科
1921年:交通大学唐山学校、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设置:土木工程科内设置四个专门——铁路工程门、构造工程门、水利工程门、市政卫生工程门
1928年:唐山交通大学、第二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唐山土木工程学院
开始设系,共四个系——铁路工程系、构造工程系、市政卫生工程系、水利工程系

1930年: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内保留——铁路工程系、构造工程系、市政卫生工程系和建筑工程一个门

1941年:国立交通大学贵州分校
按五个组开课——铁路工程、构造工程、市政卫生工程、水利工程、建筑工程

1946年:国立唐山工学院
设置二个系:土木工程系、建筑工程系
五个组:铁路工程组、构造工程组、建筑工程组、水利工程组、市政卫生工程组

1949年:中国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北方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设置二个系:土木工程系、结构工程系
1952年:唐山铁道学院
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改校名和系名
随着北方交通大学校本部在1952年5月的撤销,学校改名为唐山铁道学院,直属铁道部。
院系调整后土木学科的两系改名为:
桥梁隧道系:专业——桥梁专业、隧道专业;附设:桥梁、隧道及铁道兵桥梁3个专修科。
铁道建筑系:专业——铁道专业、建筑专业;附设:铁道建筑、定线设计两个专修科。
1951年10月,整个建筑系师生,先调往京院,1952年又调往天津大学。在调出教师之中,包括刘福泰、徐中、戴志昂教授;宗国栋、沈玉麟、张建关、卢绳副教授,还有讲师和助教8人,学生66人。
1952年8月,哈尔滨铁道学院学生120人、重庆大学铁道工程组学生75人,连同授课教师,调进我院土木系。
1952年10月清华大学教授张泽熙,连同助教2人,学生6人,调入我院。
1952年12月水利工程教授黄万里及学生9人,调至清华大学。
1953年-1957年
继续调整和完善
1958年增设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
1961设铁道建筑专业、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专业;
1962年调整为铁道工程、工程地质两个专业;
1972年:西南交通大学
1972年系科设置——铁道工程系下设铁道工程、工程地质两个专业
桥梁隧道工程系下设铁道桥梁、隧道与地下铁道、工业与民用建筑三个专业

1978年系科设置——铁道工程系下设铁道工程、桥梁、隧道与地下铁道、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地质、航空测量六个专业
1980年系、专业设置——铁道工程系下设铁道工程、工程地质、铁道桥梁、隧道与地下铁道、航空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六个专业
1983年教学机构调整——土木工程系下设铁道工程、铁道桥梁、隧道与地下铁道、工业与民用建筑四个专业;

1988年成立土木工程学院筹备组;
1993年4月12日——西交校人字(93)13号文件公布,我校正式成立土木工程学院,将铁道工程、桥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建筑工程合并为一个专业;其系室设置——铁道及道路工程系、桥梁及结构工程系、地下工程及岩土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环境科学与地质工程系、测量工程系、大型结构及风工程实验室、西南交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1999年系室设置——铁道及道路工程系、桥梁及结构工程系、地下工程及岩土工程系、建筑工程系、环境工程系、测量工程系、地质工程系;建筑材料教研室、水力学教研室、结构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结构工程中心、岩土工程中心、风工程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1年系室设置——铁道工程系、桥梁及结构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测量工程系、地质工程系;建筑材料教研室、水力学教研室、结构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结构工程中心、岩土工程中心、风工程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2004年系室设置——道路与铁道工程系、桥梁与结构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测量工程系、地质工程系;建筑材料教研室、水力学教研室、结构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结构工程中心、岩土工程中心、风工程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勘察设计研究院;

2011年系室设置——道路与铁道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建筑材料教研室、水力学教研室、结构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结构工程中心、岩土工程中心、风工程中心。
2019年系室设置——道路与铁道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建筑工程系、交通土建工程系;建筑材料教研室、流体力学教研室、结构力学教研室、制图教研室;减灾与防灾工程研究所、高速铁路防灾减灾技术研究院;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交通隧道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风工程试验研究中心、结构工程中心、岩土工程中心、BIM中心等。
3、土木校友创造的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部分)
1909中国人自主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 校友詹天佑任总办兼工程师
1927中国第一个现代气象台——中央气象研究所气象台 / 校友竺可桢主持
1937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 校友茅以升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
1938世界上路线最崎岖、地质最坚硬、地形最复杂的公路——滇缅公路 / 校友李温平主持设计并组织修建
1952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成渝铁路 / 校友蓝田参与主持并组织修建
1957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 校友汪菊潜会同苏联专家组主持大桥技术工作
1959中国第一部抗震设计规范草案 / 校友刘恢先主持编写
1969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1号线 / 校友施仲衡主持设计
2006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 / 校友卢春房、张鲁新等主持设计
2009世界第一座按四线铁路修建的双塔三索面三主桁公铁两用斜拉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 校友秦顺全主持建造
2011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青岛海湾大桥 / 土木工程学院参与
2011世界速度最快、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速铁路 / 校友群体重点参与
2014世界一次性建成线路最长、通过五大风区的高速铁路——兰新高速铁路 / 土木工程学院参与
2018 七项世界第一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 / 校友群体重点参与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