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木要闻- > 正文

创源大讲堂——Seismic Response of Tunnels: the Free-field Method and other Misconceptions

2018-08-07 23:27:16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分类:土木前沿展示 阅读量:

2018年8月6日早9点,应我校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封坤副教授邀请,美国普渡大学教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Antonio Bobet于隧道楼101开展了题为Seismic Response of Tunnels: the Free-field Method and other Misconceptions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封坤副教授主持,周晓军教授、耿萍教授、方勇教授、申玉生副教授、王峰副教授、张艳阳副教授等老师,和土木学院的相关专业的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学术报告。

上午9点,报告准时开始。报告伊始,封坤副教授首先对Bobet教授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Bobet教授进行了简要介绍,接着报告正式开始。

Bobet教授首先结合典型隧道及车站震害情况,提出地下结构抗震研究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地震引起地下结构破坏的因素,重点分析了目前基于自由场的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的理论分析方法,提出由于自由场法没有考虑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其结果与实际可能存在偏差的观点。接着,Bobet教授表示任何地震分析都必须包括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对此提出了拟静力法、模量软化法等几个简单的解决方案估计地震引起地下结构的变形,对比分析了在排水与不排水的情况下,圆形和矩形截面的地下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并对其差异进行了讨论。最后,Bobet教授总结了在地下结构抗震分析中的4个常见的错误观点,并对每一个误解进行了解答,并例举了相应的案例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他对现行的隧道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追根溯源探讨了其中的原理,也提出了存在的不足,并就其应用与大家做了分享。

演讲结束后,在场师生和Bobet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来自土木学院岩土工程、铁道工程等研究方向的同学也就当前遇到的问题积极向Bobet教授提问,现场学术氛围热烈,最后本次讲座在师生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Antonio Bobet教授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现任美国普渡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系教授,同济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于岩石断裂力学、通过裂隙介质和地下结构的波传播等相关方面的教育科研工作。他撰写并参与发表了一百多篇学术论文,目前担任美国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期刊副主编以及Underground Space期刊的联合主编。Bobet教授于2009年成为美国岩石力学协会成员,并于2013年至2015年间担任主席职务,同时也是“世界七大工程”之一的巴拿马运河工程的专家团成员。2016年中国政府正式任命Bobet教授为高级外国专家。Bobet教授曾获得多项奖项,包括201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Ralph B.Peck奖,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以及2012年美国岩石力学协会研究奖等。

文字:王鸿颖 摄影:王鸿颖 编辑:温静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