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土木”硕士学风引领计划系列国奖专访——冯禧成

2024-12-06 17:50:51 来源: 分类: 阅读量:

冯禧成:君子不器,秋水常流

人物简介:冯禧成,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本科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铁道工程专业。2024年获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级)。

情怀所系,选择道铁

“为什么选择了道铁这个专业?”当谈到这个问题时,他流露出了一丝怀旧的微笑。正如他所说,儿时的他经常乘坐绿皮火车,慢悠悠的节奏让他对铁路产生了特殊的情感联结。随着年龄增长,中国高铁的发展和速度的提升,使得他对铁路的兴趣愈发浓厚,尤其是体验过高铁的舒适和便利后,便萌生了研究铁路的想法。

在本科就读于西南交通大学时,他便感受到这个专业带来的挑战与成就感。在他眼中,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不仅仅是速度和技术的进步,更是让无数人生活更便捷的见证。这份对铁路的热爱,也促使他走上了研究的道路,选择了继续深造。他坦言道:“我想要更深入系统地学习专业知识,了解中国铁路从建设到运营的每一个细节。”

硕士阶段的成果丰厚,他的求知欲更加强烈。他表示,随着对道铁专业的深入了解,自己意识到这个领域的广阔前景:从建造到未来的智能化运营,铁路行业的发展方向仍然充满潜力。因此,他决定继续硕博连续攻读博士学位,专注于铁路的智能化研究,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道铁的前沿技术。

箴言相伴,心境如水

在科研中,他一直秉持着“君子不器,秋水常流”的座右铭。他解释说:“‘君子不器’,意味着人不能被局限于一个功能,要有广阔的心境和适应能力。”他相信,科研者不应满足于眼前成果,而要关注更大的格局,保持灵活的心态。正如他说的,“科研中的难题就是水中的乱石,我需要如水般灵活,不断流动去突破。”

“秋水常流”更代表了他对待科研的乐观态度,“科研有很多挑战,但我选择乐观面对,就像水一样绕过一切阻碍。”他说道。在科研中遇到瓶颈时,他会主动寻找导师和同门讨论,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科研从不容易,但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他微笑着说,“每一个难题的解决,都是一次自我突破。”这种从容乐观的态度,使他在科研中能始终保持冷静和坚韧。

务实笃行,持恒科研

科研之路漫长艰辛,他深知“成功无捷径,唯有笃行”的道理。在日常学习和研究中,他始终保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每一步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他感慨道:“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很多时候我花几个月的时间只是为了解决一个小问题,但它对整个研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坦言,导师对他影响深远:“王老师和徐老师追求科学的纯粹,力求每一个细节做到完美。”在他们的影响下,他也开始注重科研过程中的每一环节。从设计实验方案、调试实验设备,到最后撰写论文,他始终力求严谨。即使遇到失败,他从不轻言放弃,而是从中总结经验。“失败在科研中很常见,重要的是从中得到启示。正是这些经验让我成长,也推动我不断进步。”

学会思考,乐观向上

当说到对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建议时,冯禧成说道:鼓励大家要养成阅读文献的习惯:“多读高水平论文,带着问题去思考。”他还强调了交流的重要性:“科研是一种交流的过程,与同方向的同门多多讨论,往往能在无意间获得灵感。”

对于科研中的心态,他特别强调:“乐观面对科研中的每一天,哪怕有失败也是前进的阶梯。”他认为科研需要耐心与韧性,不能急于求成。他勉励大家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科研不仅是探究未知,更是让我们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他说,“每一次挑战都可能带来意外的收获。”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大家证明,乐观与坚持在科研路上尤为重要。

展望未来,不负热爱

采访的最后,他分享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他希望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中国铁路事业的智能化发展出一份力。“我相信道铁行业会朝着更加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我希望成为推动者之一。”他说道。

他表示,自己会继续保持初心,严谨对待每一步研究。正如他所说的那样:“科研是不断的求知过程,不只是为自己,更是为社会进步。希望未来我的研究能真正帮助到铁路安全,让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未来,他将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力争取得更大的科研成就。


采访:田昭阳、谢永东

文字:田昭阳

摄影:谢永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