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土木要闻- > 正文

我国防震减灾之路在何方?

2011-12-17 00:26:53 来源:土木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 分类:土木前沿展示 阅读量:

“地震波——照亮地球内部的一面镜子”充分肯定了地震波在抗震中的重要性。

12月15日下午3:00,联合国灾害评估专家、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郭迅校友在信息楼三楼会议厅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我国震害特点及减灾之路》的学术报告会。出席本次报告会的有成都地震局高处长一行和土木工程学院部分领导和教授。报告会由土木工程学院建工系主任赵世春教授主持。

本次报告会共分为四个部分:一、地震灾害概述;二、地震灾害的特点;三、我国抗震存在的问题;四、我国防震减灾之路。

首先,郭迅校友以张衡地动仪、大陆漂移学说为例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世界抗震发展过程,介绍地震基本常识,包括正断层、逆断层等,进而指出在世界范围内地震带分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横贯欧亚大陆地震带,在我国基本分为:南北地震带和天山地震带。在讲到抗震设计时,他强调抗震设计要对老百姓负责,保证房屋不倒,不能拿生命开玩笑。

其次,他指出地震灾害在时间、空间、强度具有不确定性,只要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有震害的威胁。地震的直接灾害包括建筑灾害和地质灾害,次生灾害包括海啸、火灾、毒气泄漏、核辐射等。他反复强调地震波是照亮地球内部的一面镜子,这充分肯定了地震波在抗震中的重要性。

随后,郭迅校友结合我国地震工程学科发展历史阐述了我国结构抗震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小震大灾、震亡比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脆弱建材松散堆砌、地震设防烈度普遍较低。我国应该将以预报为重点的抗震观念转移到房屋加固上。接着,他又通过一些视频展示了多层框架结构增加剪力墙、底商多层砌体采用翼墙显著增加结构抗震能力。

最后,郭迅校友就新建和既有结构加固、多层砌体和多层框架结构要进行抗倒塌设计、农居应按照抗震标准样图施工、提高设防烈度、转变抗震观念等方面对我国抗震之路做了展望,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说明我国的抗震工程还仍处于世界的中等水平,这是远远不够的。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作为土木工程的学子,我们应勇于担此重任,再接再厉。

报告接近尾声时,赵世春教授对郭迅校友的报告进行了总结,他指出:“郭迅同志用精彩、通俗的语言将地震科学与工程抗震相结合,并提出了对我国抗震设防的建议,讲解清晰深入,使我们受益匪浅,对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有很大帮助。”同时对郭迅校友的学术报告表示诚挚地感谢!历时一个半小时的学术报告会在同学们热情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来源:土木学院研究生新闻中心